“计划2026年发射!”这一师生共创的卫星离太空更近一步了“这一属于静安学生自己的科学实验卫星——‘静安梦想星’预计2026年发射到太空中,青少年探索航天宇宙之梦也越来越近在眼前!”在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唯一一个基础教育领域的展台前,静安区科创教育联盟的老师这样向前来参观的观众介绍。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工业聚能 新质领航”为主题,静安区科创教育联盟作为唯一的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伙伴,已经六届参展。从开展首日起,静安区青少年科创联盟的展示区就人头攒动,挤满了络绎不绝的观众。
“在航天工程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研发制造的这颗属于我们学生自己的卫星。”这意味着静安少年们将能够亲眼见证、亲耳聆听、亲手操作自己的卫星,来实现科技梦想。
记者在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体验区看到了“静安梦想星”的精美模型。“我们预计2026年发射到太空中,到时将装载着从学生中征集来的实验方案。”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比如材料在太空环境中的变化等等。
除了做太空实验,这一卫星还有类似两地通信中转站的功能。今年1月开启的“探究卫星中继通信”活动,静安梦想星研究员们就是利用国际空间站的转发器进行远距离的点对点通联。此外,发射到太空中的“静安梦想星”还将发射一闪一闪的亮光,在地球上的学生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些有规律的亮光,通过莫斯代码翻译后,就能读懂卫星上发射的信号。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在由静安师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努力下,“静安梦想星”移动站、卫星地面测控站等顺利建成。梦想星校园站系统具有轨道测算、卫星遥测、通信、观测等综合功能。学生们可以利用校园站设备学习业余无线电通信、航天、天文等知识,用它们进行天地通话、卫星及天文观测,例如接收业余卫星的信标,接收ISS的sstv图片,观测“天宫”号凌日凌月现象,以及利用卫星转发器进行远程通信等等。
在互动体验区,把航天元素和非遗形式结合在一起。利用上海传统建筑技艺——水刷石,让参与者制作出静安梦想星的图样,不仅展现了古老工艺的魅力,也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元素寓教于乐,让参观者更加近距离感受科学与传统技艺的融合魅力。
水果套、咖啡罐、订书钉、塑料瓶、糖果纸……这些废旧物品,在学生们的创意设计中,演绎出一场“超级景观秀”。
废旧塑料瓶有了新用途!名为《蓝色精灵》的作品以水母为主题,用气球托底和网状塑料管模拟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用吸管和废弃塑料瓶制作透明水母,营造出栩栩如生的梦幻海底世界。据介绍,这一作品由六年级学生赵心悦在静安区青少活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水母弯弯曲曲的触角,是用电吹风把塑料瓶加热后自然弯曲而成。”
七年级学生张婉奕的作品《天眼》同样也是在静安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师辅导下完成的,它模仿“中国天眼”FAST做出了模型,中间区域的光纤不断闪烁,演示着信息二进制的基本信息流。
《水晶城市》通过镭射纸展现了色彩缤纷的世界,用塑料瓶制作的凤凰象征着科技孵化吉祥,透明条上的二进制代码象征着科技。用订书钉搭建而成的《城》,展现了一个以芯片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城市,融合了智能城市、低碳城市等科技概念,展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想象世界。
在市西中学F1 in schools项目的SPYKAR车队精心布置的展台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这里不仅有车队历年来的赛车真品,还有测试展示专区,展现风洞的威力。F1 in schools是一项世界科技挑战赛,目前全球每年有40万青少年参与此项赛事。这项赛事与线 汽车赛事的流程一样,学生们组建车队,分配职务,各司其职,向外界展示车队的形象。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三维建模、3D打印等知识,经过学习后,真正设计并完成自己人生中第一辆赛车。”市西中学高二学生庞煜霖从高一开始加入学校社团,如今担任车队市场营销的他告诉记者Bsports官方App下载,不仅设计赛车,还涉及外观设计、海报宣传、项目合作、广告投放等方面。“除了感到新奇,自己收获也不小。虽然参加车队会占用不少课余时间,但这也锻炼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邱中宁表示,静安区教育局尝试通过“一体两翼”方式进行系统设计全区各年龄段学生的科创课程。“一体”指的是以中小幼学校为主体、国家课程实施为基础的科学教育;“两翼”是指以两项校外教育活动为补充:依托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所开设的科学教育课程。截至目前,静安教育已先后建成七十余个各具特色的创新实验室,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多领域。“未来,面向区域全体学生,统筹部分创新实验室向社会开放,通过预约机制探索区域共建共享机制。”邱中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