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墨与新颜都在温州这个美丽的古村值得一去!“千年梨墨·中国印迹”,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是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这个定位恰如其分。一个远离城市的“坑”里的山村,你可以游览两家省级乡村博物馆,深度体验两项国字号非遗、一项鲜为人知的省级非遗,值得一走。
碧空如洗,夏树苍翠,从文瑞高速平阳坑出口下来,两分钟就到达东源村。仍然是三面环山,溪流穿村而过,村居青石斑驳。但多年前,人们需要翻山越岭,入村狭小的石头路,凹凸不平,连摩托车进来都困难Bsports体育综合官网。如今车行村中,道路平坦干净,连绵青山与白墙乌瓦相映成趣,古朴静美,颇有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之感。
古意、墨香,彰显的正是东源村的文化味。宋室南渡,温州自古是移民城市。千年以来,谨遵传统的移民,为了传承家风,把修谱看作是家族最重要的事,每过三十年就要重新翻印族谱,从而催生“谱师”这个特别小众的职业。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一代代“谱师”的劳作,保留下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
刻字、检字、排版、刷墨……20道工序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如出一辙,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称:“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这是活字印刷起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明证。
木活字之所以能传承千年,还因为这里的木活字采用文成、泰顺等地深山里的野生棠梨树为材做字模,棠梨木质地细腻、不易开裂、附着墨汁性能好,印刷制品能百年如新。“千年梨墨·中国印迹”,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2000年前后,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的价值被发现。自此,偏僻的小山村,走进大众视野,引来各方关注。
2004年6月13日,东源村“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开馆。该馆由东源村印刻世家王氏老宅改建而成。老宅始建于明朝年间,多的时候23间屋子住了十几户人家,大多从事与修谱、木活字印刷有关的工作。数百年来,一张张散发墨香的木活字印刷制品,就是从这里走出山村,既养活从业者,也活态传承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东源村还有60多位木活字印刷从业人员。
2008年6月,木活字印刷技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201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6月,东源村与制谱相关的“纸马雕版印刷术”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遗项目。
纸马属于中国民间木版画中的一种。纸马产生之初,只是为了祭祀祖先酬谢神灵,在一定程度上是牺牲的替代物。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纸马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用于印刷民间祈福禳灾祭祀活动焚烧的各种雕版印刷品,也是中国民俗版画体系中的特殊类型。
今年67岁的王钏巧是瑞安“纸马雕版印刷术”技艺的唯一传人,也是目前瑞安独有的一位身兼两项传统技艺的“双料”省遗传承人。
只见他在约A4纸大小的纸马木雕版上刷一层墨,铺上宣纸,再用棕刷反复均匀按压……轻轻揭纸,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跃然眼前。
作为东源王氏后裔的王钏巧,幼时酷爱字画。1974年,18岁的他跟随其堂叔祖王声初和堂兄王钏合学习传统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及修谱技艺。至于“纸马雕版印刷术”,则是他在成家后,跟着妻子的家人学习的。他天赋聪颖、勤学苦练,很快就熟练掌握这两门技艺。
在新消费浪潮之下,东源这个小村,早已将文化创意与传统非遗融合。这些年,王钏巧一直在拓宽题材、新制雕版,从旧时的“状元及第”到当下的“赠友人”“国旗教育馆”,雕版画印在折扇上,被越来越多的人带走、收藏。
瓯海的文化研究者,也曾找上门,让木活字印刷、纸马雕版与瓯海的非遗屏纸造纸“三术”融合,制作新一代屏纸版画。王钏巧还设计了套色版,让版画形式感更强、色彩更丰富。
纸马雕版早已从祭祀民俗变成装饰收藏。王钏巧说:“民间需求越来越大,单单文化礼堂的活儿,都接不过来了。”
从事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夹缬研究的青年文化人马虢、徐夏怡夫妇,从晚垟头四间旧屋的未见山染坊起步,慢慢建起现在的省级乡村博物馆——东梨民艺博物馆。
东梨民艺博物馆,展陈了大量本土传统染、织、绣藏品实物,还有全球著名博物馆馆藏的彩夹缬原样复原作品。博物馆不定期开展中国各地及印度、日本、非洲等地的染织绣品主题展览,动态展示传统染织绣工艺流程。在丰富乡村文化的同时,为设计师以及服装、染制爱好者提供资料库。
马虢曾用4年时间复原失传已久的唐代多彩夹缬技艺,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马虢在此间不断思索:彩夹缬的工艺水平极高,但流传于世的却是工艺成本低的蓝夹缬印染。非遗技艺要“活”起来,必须算得起经济账。
中草药植物染料园、未见山染坊、春风里农场、未见山民宿、二十四节气餐饮……丰富多彩的东梨文旅项目陆续成型,吸引越来越多年轻群体到东源村浸润墨香。东梨文旅产业园成为瑞安唯一一个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
与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相比,东梨民艺博物馆显然更时尚、更合年轻人的口味——普通游客可以从检字台中挑选木活字组成孩子的名字,放入胡桃木小盒,作为儿童周岁、亲友赠礼的礼物;亦可亲手制作夹缬作品,围巾、养生锤或夹缬镶边的蒲草扇子等。
一位当代作家说: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一根文化线,串起东源村千年,旧墨里生出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