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电子书设计将成为书籍设计的新兴领域时值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创办10周年,今年除了继续常规的评选项目之外,评选组委会还于11月中旬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而其中的重头项目无疑是 上海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嘉宾们围绕“生活·阅读与最美的书”主题,以演讲和圆桌讨论的形式,探讨了当代书籍设计中的众多问题。
论坛嘉宾除了吕敬人、朱赢椿、韩秉华等国内书籍设计大家之外,还包括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前主席乌塔·施耐德、“世界最美的书”评审主席雷纳特· 史蒂芬等一票国际书籍设计界的要员和大师。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设计师,在讨论书籍设计共性的同时,亦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书籍设计特点 和趋势。
德国是“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主办国,堪称世界图书设计的潮流汇聚地。此次参与论坛的几位德籍嘉宾,都曾经或正在参与评选工作。他们不仅介绍了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的相关情况,也透过评选,揭示当今图书设计的发展趋势。
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代表沃尔夫·卢西亚斯介绍说,在莱比锡举办的书籍设计评选从1963年就开始了。当时莱比锡属于东德,因此评选主要面向社会 主义阵营。上世纪末德国统一后,从90年始正式举办“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参选书籍由各国自由选送,基本都是各国最美书籍的获奖者。
卢西亚斯表示,截至2011年,“世界最美的书”已经形成一整套评选机制,最重要的是一个独立的评选主席团,其中包括32个国家的评委。整体来 看,有利于传递书籍内容、方便读者阅读是首要的评选标准。这就要求设计者精心选择排版、书页等细节上的设计。其次是技术方面完美无缺,包括材料纸张的选 择、封面和扉页的设计、图片的应用等。最佳的书籍设计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如果刻意追求“设计感”,反而会造成一定的争议。
根据多年来的评选经验,卢西亚斯认为,国际书籍设计总体来说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传统,一个是创新。卢西亚斯形象地称为“向前”“向后”看。他着 重强调,电子书会大行其道,而当下的电子出版大都是直接将纸质书的内容移植到电子设备上。因此,电子书设计将会成为书籍设计的一个新兴领域。
正如卢西亚斯所说Bsports官方网站,众多的图书设计师从传统中吸取灵感。伊朗设计家拉辛·基里耶女士认为,将传统融入书籍设计,可以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她 设计图书的灵感就来自于伊朗传统的微型图画。这种微型图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一张图片就是一幅小的插画,描述一个宗教或文学故事。这种绘画的特色 是用比较纯的色彩,没有任何的光源和投影效果,因此也就没有阴影,人物也非常平,没有角度。
基里耶的设计以儿童书籍为主。她以微型图画的灵感出发,设计自己的插画。为了克服微型图画没有立体感的缺陷,基里耶在设计中采用照相的手法,在 画面中插入立体的东西,例如小的模型,然后放在画面当中,展示它的投影。在插图完成之后,再把文本放在图案中间,文本字体也是传统波斯字母与当代字体设计 的结合。
俄罗斯设计家叶甫根尼·可内耶夫曾设计过一套俄罗斯博物馆和剧院的导览书。为此,他亲身走过了涉及的数十个博物馆,结合藏品来研究书本的设计。 在最后定版的设计中,可内耶夫大量应用了传统技法,比如一些刻板的手法,这些技法甚至很难找到对应的英语翻译。书籍页面非常古典,纸质也选用了加厚质地。 可内耶夫说,虽然应用了很多传统元素,但书本的整体设计反而显得非常新潮。这套书最终也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从传统中寻找灵感的,不仅有俄罗斯、伊朗这样历史悠久,但在当代社会中是相对小众国家的设计师,也包括欧美“主流”文化圈的设计师。美国设计家 肯·波特尼克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地去印度,他说自己在印度每天都受到观念上的冲击。和所有到印度的外国人一样,波特尼克不停地照相,但没有一张照片能充分地 反映出看到了什么。直到一天晚上,波特尼克观看自己在暴风雨中沿路拍下的画面,从中领悟出色彩、形式等一些基本的设计元素,这些是他在美国所难以获得的。 印度的传统文化和在那里的生验,也给波特尼克带来许多设计灵感。
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一些深受好评的书籍设计,其实是在商业的“压迫”下做出的。日本设计家大森裕二展示了自己的一系列作品,共同特点是非常 简洁。本以为这是日本极简主义设计理念在图书领域的反映,没想到大森裕二却说,这是出版社的要求。日本现在经济不太景气,所以出版社不得不要求设计师控制 成本,尽量简化设计。“在这个极其苛刻的条件下,最大地发挥设计师的创意,这也是另一种设计创意吧!”大森裕二颇有些自嘲地说。
韩国设计家安智美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商业对图书设计的影响。安智美称自己是个很固执的设计师,后来就变成了没有人气的设计师,因为在设计作品 时经常跟出版社冲突。纸张选择的问题、版型的问题、内容怎么安排……从很细节的问题到很大的问题,一直跟出版社冲突,最后的作品都是妥协的产物。
最后安智美干脆和其他设计师合作,自己独立出版。其中有很多是非营利性的书,反而可以充分地发挥设计师的创意。安智美介绍说,目前在首尔正举办 一场展览,主题是“建筑一样的书”,由她和一位建筑师合作举办。安智美表示,自己想要走出单纯的书籍设计领域,通过跨界合作获得更多全新的经验和体会,最 后再把体验重新做回到书的形态。
瑞典设计家妮娜·乌尔玛雅则分享了电子时代书籍设计的一些心得。她设计的最知名书籍是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的传记,这本书不仅成为瑞典最畅销的 书,也获得了最佳设计奖。进行设计的时候,出版商本来想像平时一样都是文本,但乌尔玛雅坚持在开头60页全部放上伊布平时生活的照片。乌尔玛雅认为,这些 图片也是使这本书畅销的原因之一。
书籍上市之后,电子应用书也相应上市了。应用书的内容更丰富,可以看到视频、可以听到伊布亲口说话。乌尔玛雅的双胞胎儿子也对这个应用很感兴 趣,可是接触应用之后,孩子们就只看进球的画面,而把文字部分完全忘记了。乌尔玛雅从中总结到,在设计电子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让读者对故事发生兴趣,而不 是让他们停留在视觉的表面。
之后在一本关于谁杀害林肯的书中,乌尔玛雅就采用了多媒体的交互性。一开始像电影一样,图片非常炫,有很多视觉因素。后面有几页讲了一些故事, 之后才是正文。乌尔玛雅认为,这样的设计能够吸引到读者,同时也不至于让他们忘记了读书的初衷,是很好的设计。(深圳商报驻沪记者 卢羽华)